欢迎光临河南中科国评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官网!中铭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官网!

新闻中心

重磅!中央地方“平分”万亿超长期国债

发布时间:2024/3/29 9:16:28  来源:网络公开渠道  作者:中科国评

近日公布的中央财政预算报表显示,政府性基金预算中,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收入预算数为10000亿元,支出预算数为10000亿元,其中中央本级支出暂安排5000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暂安排5000亿元。“今后根据具体分配情况再作调整。”财政部在《关于2024年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的说明》中表示。

这也是今年特别国债和以往不同的地方,此前特别国债要么全部中央本级使用,要么全部地方使用,而今年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本级、地方本级都会使用。

历史上,中国曾多次发行特别国债:

第一次用于补充四大行资本金。1998年8月,财政部宣布发行期限为30年的2700亿元特别国债,向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定向发行,所筹资金专项用于补充四大银行资本金。此次特别国债全部由中央本级使用。

第二次用于购买外汇注资中投。2007年6月,财政部向农业银行和社会公众发行1.55万亿元国债用于购买约2000亿美元的外汇。财政部先向农业银行定向发行1.35万亿元国债,筹集到人民币资金后向央行购买等值外汇,央行再用出售外汇换取的人民币资金向农行购买特别国债,同时财政部向社会公开发行2000亿元国债。此次特别国债全部由中央本级使用。

第三次用于抗疫等相关支出。2020年发行了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其中7000亿通过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下达至县市,主要用于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等基建项目,该部分资金可作为项目资本金,由地方负责偿还。余下3000亿资金到账后调入一般公共预算,通过特殊转移支付机制下达至县市,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这部分资金主要由中央财政负责偿还。此次特别国债全部由地方使用。

此次预算报表也披露了此前特别国债的收支情况。报表显示,2024年中央特别国债经营基金财务收入预算数为454.13亿元,比2023年执行数增加1.49亿元,增长0.3%,主要根据特别国债年度付息金额和上年结转因素测算。2024年中央特别国债经营基金财务支出预算数为454.47亿元,与2023年执行数持平,全部为中央本级支出。

据财政部印发的《中央财政外汇经营基金管理办法》(财金〔2008〕118号),中央特别国债经营基金财务收入来源于中投公司经营收益和企业所得税,用于支付1.55万亿元特别国债利息及相关发行费用。

此外,为做好抗疫特别国债的还本付息工作,设立“抗疫特别国债财务基金”,用于中央财政安排付息资金和地方财政归集还本资金。

报表显示,2024年抗疫特别国债财务基金收入预算数为272.35亿元,与2023年执行数持平,主要根据抗疫特别国债付息金额测算。2024年抗疫特别国债财务基金支出预算数为272.35亿元,与2023年执行数持平,全部为中央本级支出,用于2020年发行的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付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3月5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表示,从主要投向看,按照问题导向、精准突破、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原则,聚焦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大事难事。初步考虑,超长期建设国债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建设。这些领域潜在建设需求巨大、投入周期长,现有资金渠道难以充分满足要求,亟需加大支持力度。

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与地方“五五分成”

根据财政部公开的2024年中央财政预算,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4年发行10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不计入赤字,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收入预算数为10000亿元,支出预算数为10000亿元,其中中央本级支出暂安排5000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暂安排5000亿元,今后根据具体分配情况再作调整。

根据2024年中央对地方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分地区情况汇总表,目前未落实到地区数约5170亿元。这也意味着目前上述对地方转移支付的5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尚未分配到具体地区。近期不少省市召开相关会议,积极争取这一超长期特别国债额度,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上一次发行特别国债是2020年。当年发行了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其中1万亿元全部通过转移支付给地方使用。其中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7000亿元,细分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等12大领域,通过中央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下达地方,本金由地方财政偿还,但利息由中央财政负担。用于补助地方疫情防控支出3000亿元,从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使用,列入特殊转移支付,本金利息均由中央财政承担。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施正文表示,由于这次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投向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会涉及全国性项目,事关中央财政事权,因此部分特别国债资金相当比例会由中央财政使用,而不会像上次抗疫特别国债那样全部给地方。

3月6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解读超长期特别国债出台背景时称,这是应对国际环境深刻变化、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必然要求,也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我们要集中力量、加大攻坚,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夯实根基。

郑栅洁在上述会上介绍,从今年1万亿元特别国债主要投向看,按照问题导向、精准突破、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原则,聚焦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大事难事。初步考虑,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建设。这些领域潜在建设需求巨大、投入周期长,现有资金渠道难以充分满足要求,亟需加大支持力度。

郑栅洁表示,从今年开始,今后几年连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战略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既利当前、又惠长远。也就是说,既可以拉动当前的投资和消费,又能打下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与普通国债被纳入一般公共预算账本、计入财政赤字不同,特别国债是纳入政府性基金账本,不计入财政赤字。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袁海霞曾表示,特别国债不列赤字,其发行仅纳入当年国债余额限额管理,在今年预算赤字率保守安排3%左右的情况下,发行万亿特别国债成为积极财政的重要发力点,兼顾了发展需要与财政可持续,也为未来宏观调控增加了灵活性及空间。

袁海霞认为,重大项目建设运营期限或较长,为更好匹配项目融资需求、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此轮特别国债强调“超长期”,发行期限将较此前几轮特别国债明显增加,整体上更聚焦15年及以上超长期限品种,重大项目或搭配30年、50年期限的特别国债,有利于缓解中短期偿债压力,增强对长期限项目的保障能力。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特别国债发行将有利于扩大总需求,优化供给结构,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提高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同时,特别国债发行优化了债务结构,降低了债务风险。中央发债相对地方而言成本更低、周期更长,超长期特别国债形成了优质资产,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地方加杠杆导致的风险,为地方财政腾出了空间。

郑栅洁表示,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制定形成具体行动方案,按程序报批后启动实施。我们将运用改革办法和市场化举措,统筹好硬投资和软制度建设,一手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项目和资金监管,一手推动配套政策出台实施,强化政策的跟踪落实,高质量推动这项重大举措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