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基建领域的投融资窗口期
发布时间:2021/10/9 15:51:52 来源:杨晓怿 杨老师的基建课堂 作者:河南中科国评
2021年的前半段,一直是监管加强、融资收紧的节奏;加上去年的永煤违约、地产震荡仍然影响着市场,基建市场的整体环境并不好过。这一切在基建投资增速的数据上得到了充分的反应,也让市场上的各方都感觉到迷茫与紧张。
但在一系列的特殊因素影响之下,今年四季度将成为基建领域的最佳投融资窗口期,将带给市场久违的短暂春天:
财政支出加速,专项债进入高峰
为了维持经济相对稳定的增长,以及应对潜在的外部不稳定因素,今年的财政政策呈现出非常典型的“总宽松、缓释放”现象。即在总体财政支出规模上相对宽裕,新增地方专项债券额度达到3.65万亿,维持在一个非常高的位置;但严格控制支出节奏,尤其在上半年,专项债发行进度与财政支出速度都维持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
这就使得今年的专项债出现了非常反常的现象,往年要求在9月或10月底前全部发行完毕、在年内投入使用的专项债仍然有总规模的1/3、超过1.2万亿尚未发行;并且,这部分债券还将在年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在今年末、明年初投入使用。同时,从目前的宏观政策定调来看,明年的专项债也将是一个不低的规模,与今年的专项债起到接续的作用。
在两个年度的新增地方专项债券的共同作用下,今年四季度将迎来政府投资项目的新一轮小高峰。不仅之前储备的专项债项目有望落地发行、缓解地方项目的资金困难;新的债券额度也将推动“十四五”确定的重大项目开始落地、预备明年申报发行专项债券。并且,财政部也开始完善存量专项债资金盘活的制度。
在这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下,地方专项债的发行将迎来新一轮、持续几个月的高峰;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落实情况与支出速度,即将再次加快。
市场相对宽松,项目融资将回暖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基建领域的投融资也正处于一个相对宽松的阶段。其中既有宏观政策的影响,也有地产市场快速震荡收缩带来的资产荒;这使得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基建类资产又重新获得了金融机构的亲睐。
另一方面,在15号文的压力下,传统的、依靠地方政府信用进行投放的逻辑受到了很大的压力、不再直接可行;但在当前的环境下,地方政府类项目仍然是金融机构投放的重要领域,在政策的导向下,基建领域的项目融资即将重获亲睐。
比如之前部分地区的银行停止了PPP项目贷款的投放,但在市场逐渐规范、合规性压力提升后,PPP项目贷款又重新回到了金融机构的视野。基建类的股权投资虽然在严禁明股实债后迎来了冰河期,但在基建市场化改革逐渐推进、制度完善、退出机制丰富后,即将卷土重来。
偿债压力显现,适度放松保偿债
在今年的各类监管政策中,地方隐性债务是一个绝对高频词汇;并且在15号文后,城投与地方财政进行了进一步切割,使得新增融资非常受限。这让许多地方财政与城投都变得非常难受,并且面临后续偿债压力时,也影响到地方债务的稳定性。
由于隐性债务已经统一纳入了财政部系统进行管理,并且近期各地方又对城投的债务情况进行了梳理和重新统计,未来我们可以看到在偿债压力与市场宽松的双重因素下,对于城投的各类借新还旧动作将有所放松,在不新增隐性债务规模总量的基础上,适度放宽城投们的流动性,以促使投资增速、保障债务稳定。
可以说,这个特殊的四季度将是近年为数不多的政策性投融资窗口期;基建市场,终于将迎回短暂的春天。